盆栽八仙花,一般每年要翻盆換土1次,以3月上旬進行為宜。新土可用4份葉土、4份園土和2份沙土配制,再加入適量腐熟餅肥作基肥。換盆時,要對植株的根系進行修剪,剪去腐根、爛根及過長的根須。植株移入新盆后,要把土壓實,再澆透水,放置在陰蔽處10天左右,然后移至室外,進行正常管理。
八仙花喜肥,生長期間,一般每隔15天施1次腐熟稀薄餅肥水。為保持土壤的酸性,可用1%-3%的硫酸亞鐵加入肥液中施用。經(jīng)常澆灌礬肥水,可使植株枝繁葉綠;孕蕾期增施1-2次磷酸二氫鉀,能使花大色艷;施用餅肥應避開伏天,以免招致病蟲害和傷害根系。
八仙花葉片肥大,枝葉繁茂,需水量較多,在生長季的春、夏、秋季,要澆足水分,使盆土經(jīng)常保持濕潤狀態(tài)。夏季天氣炎熱,蒸發(fā)量大,除澆足水分外,還要每天向葉片噴水。八仙花的根為肉質(zhì)根,澆水不能過分,忌盆中積水,否則會爛根。9月份以后,天氣漸轉(zhuǎn)涼,要逐漸減少澆水量。
要使盆栽的八仙花樹冠美、開花多,就要對植株進行修剪。修剪要從幼苗開始,當成活的幼苗長至10-15厘米高時,即作摘心處理,使下部腋芽能萌發(fā)。然后選萌發(fā)后的4個中上部新枝,將下部的腋芽全部摘除。新枝長至8-10厘米時,再進行第2次摘心。八仙花一般在2年生的壯枝上開花,開花后應將老枝剪短,保留2-3個芽即可,以限制植株長得過高,并促生新梢。秋后剪去新梢頂部,使枝條停止生長,以利越冬。經(jīng)過這樣的修剪,植株的株型就比較優(yōu)美,可大大提高觀賞價值。
(1)扦插法:除冬季外隨時都可進行,硬枝、嫩枝均可應用。插條長要有2-3節(jié),摘除下部葉片,上部葉片剪去1/3-1/2,減少水分散失,保持在20℃左右的溫度、80%的相對濕度條件下,約1個半月即可生根,兩個月后可以上盆。
(2)分株法;宜在早春萌芽前進行,將根部周圍萌發(fā)出的已生根的根蘗苗從母株上分離,挖時注意不要將母株根系損傷太多,然后移栽至露地或上盆。
(3)壓條法:在春季進行,將母株臨近地面的枝條彎曲,壓入土中深10厘米,1個月后可生根,翌年2-3月與母株切斷分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