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盆宜選用筒式瓦盆,盆土可用園土6份、腐葉土3份、沙土1份的混合土,或用充分腐爛的廄肥土2份、園土4份、粗紗2份混合均勻的培養(yǎng)土。栽植時間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為宜,栽前需將牡丹根晾一至二天,使根變軟便于栽植,并減去枯枝和過長的根,傷口處涂以木炭或用百分之一硫酸銅溶液消毒(約五分鐘),以防感染病菌。栽前用碎瓦片墊好盆底排水孔,再鋪士3-5厘米小石子,以利排水。移栽時將根理直,然后分層填上,用手壓實,使根與盆土密接,頂土到根頸處,壓實,上面留約3厘米,栽后澆水,放半陰處緩苗,緩苗后轉(zhuǎn)入正常管理。
牡丹是喜肥的植物,要想使牡丹花大色艷,避免“隔年開花”的現(xiàn)象,必須注意合理施肥。牡丹新栽植半年內(nèi)不需施肥,半年后方可施肥。一般每年至少需施3次肥。第一次為“花前肥”,在土壤解凍之后葉子和花費伸展時,結(jié)合澆“解凍水”施入。第二次在花謝半月之內(nèi)施“花后肥”,這次施肥對恢復(fù)植株的生長態(tài)勢和促進花芽分化有較大作用。入冬前施第三次肥,這次施肥對增強來年春季生長有重要作用。第一次、第二次施肥,肥料以速效性的為生,第三次施肥以遲效性基肥為主。
澆水是否得當(dāng),是盆栽牡丹成敗的一個關(guān)鍵問題。早春出室后,先施一次肥,然后澆透水,水滲后松土,保持盆土濕度,直到現(xiàn)蕾。如盆士過干則可再澆一次小水,直至開花。以后經(jīng)常保持盆土濕潤狀態(tài)為宜。夏季連陰雨天,要及時傾倒盆內(nèi)積水,以防爛根。
牡丹雖然軟耐琴,但在華北等寒冷的地儀.立冬前后,應(yīng)搬入室內(nèi),放在房間的向陽處,室溫保持在0℃左右即可。次年出室不,過早,須待清明前后再出室。在不太寒冷的地夙,可選擇隱風(fēng)處將花盆埋入土壤內(nèi),便盆面與地面平齊,以保持盆土的濕度和溫度,也可保證牡丹花安全越冬。待第二年春天牡丹花現(xiàn)蓄之后,再連盆將牡丹花從地中挖出,進行正常管理。牡丹花開花時,可設(shè)棚扭蓋或暫時放在室內(nèi),避免陽光直射,這樣可延長開花期。
牡丹花常見的病害是褐斑病,初發(fā)時葉面出現(xiàn)黃綠色斑點,以后逐漸擴大,形成褐色或黑色斑紋?捎貌柖嘁好吭聡1-2次,若病情嚴重則可噴3次。對染病較重的葉子要剪下燒掉,以防夏延。還有一種根腐病專門危害牡丹花的根部,病狀是根部變黑、腐爛,妨礙生長,重的可導(dǎo)致整枝死亡。防止此病就要在分株栽植時認真進行檢查,若發(fā)現(xiàn)有病根,一定要剪除燒掉,并于栽植時在栽植穴中撒些硫磺粉。常見的蟲害為吹棉介殼蟲,可用40%的氧化樂果乳劑1500倍液噴灑,入冬或早春時用石硫合劑涂在枝千下部,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。
為保證牡丹株形美觀、開花繁茂、生長健壯,還需要整形修剪。盆栽牡丹修剪可分為冬季修剪和春夏修剪兩種。春季對盆栽牡丹要選留枝芽,抹去根際萌生的多余的芽,剪除內(nèi)向枝、交叉枝、重盛枝,疏除弱枝、多余枝,保證株形美觀、通風(fēng)透光。夏今可剪除殘花,秋末落葉后可剪去病枯枝、徒長枝。
牡丹可以采用分株、嫁接、壓條、扦插、播種等多種方法繁殖,其中分株法比較簡便易行,適合家庭采用。分株時選取枝葉繁茂的4-5年生植株作母株,將母株從土中挖出,去掉根須上的附土,置陰涼處晾曬2-3天,待根須稍變軟后視其相互連接的情況,用手姍開或用利刀劈開成幾個株叢,每個株叢帶3-4個枝條和2-3條根系,然后進行栽植。分株時間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,這樣當(dāng)年木冬前即可長出一部分新根。如果分株太晚,則當(dāng)年不能萌發(fā)新根,并會影響成活。
牡丹花是榮華富貴、吉祥幸福的象征,許多重要場合和重大節(jié)日都需要用牡丹花來點綴,這就要求花能隨人意如期開放。如要使牡丹花在春節(jié)開放,可選擇4-5年生健壯、著花多的品種,如趙粉、玉樓春、鳳丹、桃花紅等,于落葉后掘起上盆,放涼爽處,略保持濕潤。于節(jié)前45天左右,放入溫室內(nèi),逐步升溫,白天保持20℃-25℃,夜間控制在10℃-15℃,并經(jīng)常向葉面及地面噴水;抽葉后,每10天施1次薄肥,并向葉面噴施0.2%的磷酸二氫鉀溶液,到時就可露色開放。